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课文练习 >>
《哀江南》习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12


学练导析

1.下列加黑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琉璃(玻璃) 疾忙(急速) 刍牧(喂牲口的草)B.无聊(姑且) 不闹(热闹) 笙箫(两种乐器)

C.落照(光辉) 采樵(柴草) 梦最真(真切) D.看饱(够了) 舆图(车轿) 枯井颓巢(没有水)

(导析:注意古今异义,注意语素在不同词语中含义不同。)

2.下列四个句子,句序正确的一句是()

A.他还凭吊过前朝的历史遗迹,结识了一些明代的遗老,游历了扬州、南京一带,这些都使他增长了不少南明兴亡的实际知识和感受,对他思想的变化和《桃花扇》的创作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B.他还游历了扬州、南京一带,凭吊过前朝的历史遗迹,结识了一些明代的遗老,这些都使他增长了不少南明兴亡的实际知识和感受,对他思想的变化和《桃花扇》的创作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C.他结识了一些明代的遗老,还凭吊过前朝的历史遗迹,游历了扬州、南京一带,这些都对他思想的变化和《桃花扇》的创作起了一定作用,都使他增长了不少南明兴亡的实际知识和感受。

D.他还游历了扬州、南京一带,凭吊过前朝的历史遗迹,结识了一些明代的遗老,这些对他思想的变化和《桃花扇》的创作都起了一定的作用,都使他增长了不少南明兴亡的实际知识和感受。

(导析:按照事情的原因、条件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列。)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决意最后完成构思已久的《桃花扇》,来“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桃花扇小引》)

B.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三易稿而书成(《桃花扇本末》)”,它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C.《桃花扇》在北京盛演,使一些故臣遗老们“掩袂独坐”“唏嘘而散”。

D.《桃花扇》是孔尚任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在掌握了大量史实材搁的基础上,根据“实人实事”而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

(导析:分清括号的位置是句中还是句末。)

4.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A.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对偶)B.当年粉黛,何处笙箫?(对偶、借代、反问)

C.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拟人)D.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排比)

(导析:区别各种问的形式,)

5.下段文字中的空格处,应填入的最准确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作者不把希望寄托在以“替东林雪愤为快”的复社文人身上,是他头脑清醒的表现,()()作者阶级的局限,他不可能看到真正的出路。()《桃花扇》所歌颂的李香君的反抗和斗争这一个正面力量,最多也只能是吐“胸中之气”,最后()是不得不怀着亡国之恨,割断,尘缘,和侯方域走—上双双人道的消极道路。

A.但是 由于 因此 还B.然而 因为 所以 仍C.然而 由于 因此 仍D.但是 因为 所以 还

(导析:辨析关联词的功能,分析句子空处前后的关系。)

6.对[北新水令]至[沽美酒]五段曲词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A.进南京城沿途所见,满目萧条。B.明陵无人守,树焦羊跑,野火频烧。C.明宫墙堕柱倒,飞燕雀,住饿莩。D.秦淮更冷落,无烟无酒,目断魂消。E.长桥无片板,夕阳晚霞,少人驻足。

(导析:注意景物的情调与感情吻合。)

7.以上五段唱词的内容,其先后次序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试作简要分析。(导析:未见时以什么为顺序?既见后以什么顺序才能表亡国之痛?)

8.以上摘录的唱词中,有几处化用了前人诗文中的诗句,请找出来,并把原诗文的作者、篇目、文句写在后面。(导析:必须有前人诗句藏于心中,方可领会佳妙处,故应积累。)

9.从语法角度分析下边两句唱词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导析:注意扣住“语法”,则不外乎结构及其作用。)

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沉醉东风]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描绘了故国旧都宫殿柱倒墙塌,破败不堪,殿内蒿草满地,是鸟雀、乞丐藏身之地。

B.通过对故国荒凉破败的描写,表达了老艺人对国亡的悲痛。

C.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

D.这段唱词描写旧都的凄凉景象,抒发了对南明朝廷政治腐败的憎恨,对人民深重灾难的同情。

(导析:注意联系全文的中心理解段意。)

11.对[离亭宴带歇拍煞]唱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这支曲子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

B.作者以苏昆生的亲眼所见,叙写南京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反映了作者对南明亡国的沉痛心情。

C.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借景抒情,点明全篇主旨。

D.这支曲子运用对偶、排比,兼用散句,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语气贯通,具有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导析:准确把握表达方式。)

链接赏析

简评《桃花扇》

[阅读导引]

本文对《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作了简明精要的评论,认为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突出了人物的政治热情,并将其放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刻画;其次指出了在正反面人物塑造尤其是边缘人物的塑造上突破了传统。对《桃花扇》情节构思特别是结尾的深刻性给予了高度评价。阅读选段,有助于我们理解《桃花扇》。

①《桃花扇》可谓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许多方面均富有艺术创造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末秦淮名妓多与当代名士交往,且表现出对于政治的热情,这使她们多少能够摆脱由妓女身份带来的屈辱感。《桃花扇》把李香君放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来刻画,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点,虽说不免夸张(如《骂筵》),但她的聪慧、勇毅的个性,还是显得颇有光彩。《寄扇》一出,写香君坚不下楼,以示对侯方域的忠贞,苏昆生问她:“明日侯郎重到,你也不下楼么?”香君道:“那时锦片前程,尽俺受用,何处不许游耍,岂但下楼?”在对政治派别的选择和对情人的忠贞中,包含了对美满人生的憧憬,这样写人物,让人觉得比较可信而可亲。

③中国古代戏剧写到政治斗争时,正反两面人物的品格常呈现为相反的极端,《桃花扇》虽不能完全摆脱陈套,但已有明显的改进。如阮大铖本是著名戏曲家,剧中既写了他的阴险奸滑,也注意写他富于才情的一面;对复社文人,剧中也触及了他们风流轻脱的名士派头。尤为突出的,是在正反两面之间,作者还刻画了几个边缘性的人物,其中杨文骢写得最为成功。他能诗善画,风流自赏,八面玲珑,政治上没有原则,却颇有人情味;他依附马、阮而得势,但在侯、李遭到马、阮严重迫害时,又出力帮助他们。象征李香君高洁品格的扇上桃花,是他在香君洒下的血痕上点染而成,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笔。由于他的存在,剧情显得分外活跃灵动。总之,在古典戏剧中,《桃花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在《凡例》中,他提出剧情要有“起伏转折”,又要“独辟境界”,出人意料而不落陈套,还要做到“脉络联贯”、紧凑而不可“东拽西牵”。这些重要的戏剧理论观点,在《桃花扇》中得到较好的实现。全剧四十出,外加开场戏、过场戏、尾声四出,规模略近于《长生殿》,但剧情要比后者复杂得多。剧中以桃花扇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串联侯、李悲欢离合的爱情线索,又以这一线索串联南明政权各派各系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纷繁错综、起伏转折而有条不紊、不枝不蔓。从戏剧的构造能力来说,《桃花扇》在古代戏剧中也是很突出的。

⑤《桃花扇》的悲剧性的结局,有力地打破了古代戏剧习见的大团圆程式,给读者或观众留下了更大的思考余地。尽管作者未必是有意识的,但也确实触及了一个相当深刻的问题:在强调个人对群体的依附性的历史状态下,某种群体价值的丧失便直接导致个人价值的丧失,这造成了人生的不自由和巨大痛苦。

⑥《桃花扇》的曲辞偏于典雅,不及《长生殿》的优美生动,但也不乏精彩之处。

12.在第2、3、4自然段横线上填上句子,要求能概括或总结这一段内容。(导析:弄清每一段所论述的问题,在该段中找到对这一问题的评价。)

13.如何理解第5自然段中加线的句子?试结合一二例说明之。(导析:这是对一个关系的判断说明,弄清判断后,在现实中找例子。)

14.试以《哀江南》为例,证明《简评》末段的观点。(先弄清什么是典雅,怎样算是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概括说明,作者认为《桃花扇》在人物塑造上有哪些改进?(注意不是举例,但是可以从例子中做出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思维

16.现代戏曲要求一出戏有一出戏的布景,请依据课文《哀江南》的唱词内容,从舞台美术的角度,设计一台布景,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导析:注意演戏时的背景不同于人物所见的景物,但受其影响。)

17.试从《哀江南》中任选一支曲子,作一点鉴赏。(导析:或者形式,或者内容。)

18.背诵并理解下列诗词,注意它们抒发的感情与《哀江南》的不同。(导析:注意这几点:国亡乎?作者身处其中乎?对此引出的感慨积极、消极乎?追索原因乎?)

(1)[越调·柳营曲]金陵故址(作者:查德卿)

临故国,认残碑,伤心六朝如逝水。物换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南柯梦一觉初回,北邙坟三尺荒堆。四周山护绕,几处树高低。谁曾赋黍离离?

(2)黍离(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糜子苗儿密麻麻,高梁秧儿一行行。迟迟疑疑往前挪步走,心儿烦闷摇摇又晃晃,知道我的人,说我心情不舒畅,不知我的人,说我寻求为哪桩。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呵,这是谁弄成这般样呵!

糜子打苞密麻麻,高梁秀穗一行行,迟迟疑疑往前挪步走,心里烦闷象醉酒一样。知道我的人,说我心情不舒畅,不知我的人,说我寻求为哪桩,高高在上的老天爷呵,这是谁弄成这般样呵!糜子结籽密麻麻,高粱晒米一行行。迟迟疑疑往前挪步走,心里烦闷象堵住一样。知道我的人,说我心情不舒畅,不知我的人,说我寻求为哪桩。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呵,这是谁弄成这般样呵!

参考答案

1.C(A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B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D舆:地。)2.B3.D(A句号应在括号外;B(“书成”后应紧接下引号,括号也放在引号外;C“坐”字后逗号应放在引号外。)4.B(设问)5.A6.E(“夕阳晚霞”的景物情调不吻合。)7.有意安排,匠心独运。前说白中,苏说“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到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故先写进城沿途所见,接着写孝陵一片荒凉,明亡后,明朝君主祖宗坟茔也无人看守,更见亡国之痛,接下来作为都城,先写政权中心明朝宫殿,柱倒墙堕,瓦砾遍地,住着乞儿饿莩。再写秦淮当年繁华烟柳地,无灯无酒,不闻笙箫,不见粉黛,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更见凄凉悲切。后写青溪半里桥,桥上无板,人过少,冷清清,秋水长天景依旧,物是人非处处哀。8.①[折挂令]一曲,问秦淮旧日窗寮……重九无聊”。化用了唐代杜牧的七绝《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②[沽美酒]一曲中“秋水长天人过少”,化用了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9.主谓倒装,强调了“柱”的“倒”,“墙”的“堕”,突出了明宫的破败,成了一片废墟。(大意对即可)10.D(“对人民深重灾难的同情”不是本剧的主题。)11.C(“借景抒情”误,应是直接抒情。)12.第2自然段开头: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女主角李香君给人的印象颇为深刻。第3自然段结尾:总之,在古典戏剧中,《桃花扇》较多注意到人物类型的多样化和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第4自然段开头:孔尚任非常重视戏剧结构。13.文革中人民普遍贫穷,改革后整体富裕,国力弱,侨民大多受欺,国散了,苏联人民普遍困难。14.“离亭宴带歇拍煞”整个曲调都很精彩,运用了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例如三个“眼看他”极富兴亡之感,让人痛思教训。15.不将人物性格单一化,不对人物某一性格夸大到极端;注意了写边缘人物。16.17.18.(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哀江南》ppt课件(22页)
孔尚任《哀江南》原文阅读
《哀江南》说课稿2
《哀江南》教案5
《哀江南》说课稿
《哀江南》综合能力测试题
《哀江南》能力训练
《哀江南》ppt课件8
《哀江南》同步练习
《哀江南》ppt课件7
《哀江南》ppt课件6
《哀江南》ppt课件5
《哀江南》ppt课件4
《哀江南》ppt课件3
《哀江南》相关知识
《哀江南》相关资料:关于明清传奇
《哀江南》rm课文音频朗读
《哀江南》课堂实录及说课
《哀江南》教案4
《哀江南》教案3
《哀江南》教案2
《哀江南》教案1
《哀江南》ppt课件2
《哀江南》ppt课件1
《哀江南》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