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课文练习 >>
《闺塾》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11


闺塾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款步书堂下:慢慢地走。    

  B、恁时节刚好教鹦哥换茶:这样的时候。

  C、论六经《诗经》最葩:花。

  D、先生万福:古代妇女行礼请安。

2、下列语句中加线部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末上(角色名,老年男子扮演者)看介(同“科”,指舞台动作或舞台效果用语)

  B、贴学鸠声诨(开玩笑)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写)

  C、看你临(临摩)洗尽铅华(妇女化妆用的脂粉)

  D、学士领出恭牌(上厕所)集唐(集唐人语句)

3、阅读下面三组语句,分别说说这些语言各表现了哪个人物的怎样的性格特征。

(1)素妆才罢,款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

     番/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俺衙内

     关着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唱词,分别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4、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塬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洗净

   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

   两字,付与儿家。(  )

  A、首句说“六经”中《诗经》是最华美的,其中有很多关于文雅女子的故事。

  B、次句说姜塬就是最好的榜样,正因为她的贤达虔诚,才感动天地,产下后稷。

  C、第三句列举其他后妃的事迹,肯定它们不事外表招摇追求道德修养的作法。

  D、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说,诗三百,用一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而无邪念。

5、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

   (贴)争差些罢。(旦挦贴发介)则问你几丝几头发?几条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

  A、这是春香惹脑了陈最良,陈要打春香,杜丽娘为护春代师责罚春香时的唱词。

  B、全段唱词分三个层次,一是禁止春香游戏玩耍,二是令春香一天到晚读书练字,三是用家法威吓。

  C、丽娘训斥春香的这些话,其实是她久被压抑的心灵反映,而人寻味的是第二层,读书这样正事竟被

     当成了对人惩罚的手段。

  D、作者巧妙地把情思隐含在人物的对话和叙事中,含蓄地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与扭曲。

6、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课文结尾处,杜丽娘急问花园在哪里,并感慨“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说明人的天性终归难以

     压制的。

  B、春香聪明机敏,心直口快,率意而行,与杜丽娘形成一个对比:作者以赞赏的笔调刻画这个人物,含

     蓄地表达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C、课文表现了私熟先生为了糊口而不得不面对自己不愿意教的两个学生的无奈,作者笑下这个人物寓

     托着同情。

  D、课文人物语言极富个性,戏剧动作描写细致入微,融雅俗于一炉,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7、下列不属于汤显祖的作品的一项是( )

  A、《南柯记》      B、《紫钗记》     C、《四声猿》    D、《邯郸记》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雨》,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这四个

     剧本是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B、“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这幅对联赞颂的是汤显祖。

  C、柳梦梅是汤显祖的《牡丹亭》里的人物,蔡伯皆是高则诚《琵瑟记》里的人物,李香君是孔尚任

     的《桃花扇》中的人物。

  D、我国古典文学的形成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其中小说有笔记、传奇、平

     话、章回小说等体裁,戏曲是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答案:

1、C

2、B

3、(1)杜丽娘   天然,稳重,纯洁聪慧好学

   (2)春香     聪明活泼,心直口快,率性无忌

4、C

5、D

6、C

7、C

8、A

 

 

二、习题精选 
            扩展阅读
               阅读《牡丹亭·游园》(节送),完成后面的统习:
              【统地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①年光遍。人立小屋深院。(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③,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④。(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合)朝飞暮卷⑤,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縻处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说明】“游园”是《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杜丽娘受到《诗经·关雎》的启发,在春香的鼓动下,违背父命,私自到后花园赏春。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色,她的青春觉醒了。
              【注释】①乱煞,缭乱之意。②炷,  
            。燃烧。沉烟,指沉香,一种香料。③晴丝,在春天晴日常易看见的虫类吐的游丝。④没揣:不料。迤逗:挑逗,引惹。揣、迤。都是当时的口语。彩云,指式样美好的发髫。菱花,指镜子。⑤朝飞暮卷: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这里形容楼阁的壮美。
              1.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行介”中的“介”是戏剧术语,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与元杂剧中的“科”相同。
              B.【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均是曲牌名。
              C.(合)表示“合唱”,传奇中主要角色才可以唱,可独唱、对唱、合唱。
              D.旦,贴,剧中的女角。贴即“贴旦”的简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旦即传奇女主角。传奇男主角称“生”。
              2.“没揣菱花”三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不超过30宇)
              3.选出对【绕地游】这支曲子赏析错误的一项(   ) 
              A.“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一句中的“乱煞”一词,既是客观的描绘,也是主观的表现;描绘了春光的热闹,表现了春意的缭乱。
              B.“炷尽”、“抛”、“残”等词恰到好处地透露了女主人公对深闺内院生活的厌烦。
              C.“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这一反问句式,直抒胸臆,加强了感情表达的力量。
              D.这支曲子表现了一个被禁烟在“小庭深院”的少女的生活,不是百无聊赖地闷睡,就是单调乏味地绣花,对春天的向往不像去年一样殷切。
              4.下面对【步步娇】这支曲子的赏析,请判断正误。
              (1)这支曲子既直接描绘人物的外貌,又通过描绘她梳妆打扮时的动作,来展现她的情趣。(  )
              (2)“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句明写春景,暗写春情,寓春情于春景,情景水乳交融。(  )
              (3)“闲”字直接修饰“庭院”,既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特点——寂寞和烦闷,又反映出主人公在“闲”的深闺中生活的闲散无聊。(  )
              (4)“没揣”、“迤逗”是当时的口语。口语的运用,不但使生活气息更加浓厚,而且活脱脱表现了杜丽娘那种娇羞的神态。(  )
              (5)从这支曲子的唱词,可以体会出戏曲语言具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特点。(  )
              5.选出对【皂罗袍】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情与景的矛盾,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B.“原来”一词犹如百花园门前的一道屏风,游人经过,顿觉春色扑面,春花斗艳。“红”与“紫”,描绘出鲜花盛开百媚千娇的美,这是一“喜”;而这样的美景“都付于断井颓垣”,这是一“怨”。这一“喜”一“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怨恨。
              C.“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感叹,把万般愁绪、满腹哀怨融人“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之中。
              D.这支曲子情深意远,有客观描绘,有主观抒情,情与复水乳交融,是历来传诵的借景抒情、富于诗情画意的名曲。
              6.【步步娇】、【皂罗袍】这两支曲子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有哪些?试举例说明。(可从艺术手法及语言等方面分析)
              答:                                。
              7.杜丽娘和春香游园即将回去时,春香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而杜丽娘却是一句“提他怎的”,并唱“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这表现出了杜丽娘此时    的情绪。造成这种情绪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C 2.拟人  形象生动轩描绘出杜丽娘因为春情摇漾,梳妆时无限娇羞的情态。
              3.D 4.①×②√③√④√⑤√ 5.C
              6.(1)绘景抒情,妙合无间。如“袅情丝”三句;(2)语言典型雅浓丽,委婉储蓄。如“良辰美景”二句
              7.孤独、怅惘  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思考题
            1.下面两句话说明了陈最良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先生?请简要回答:
              ①“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②“生受了!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
              答:                              。
            2.“死丫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打不得你?俺且问你那花园在哪里?”这句话表现了杜丽娘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                              。
            3.《诗经·关雎》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闺塾》中春香进行了曲解:“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在《肃苑》中杜丽娘却由此发感慨:“关了的雎鸠沿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试比较这两种解释的不同目的。
              答:                               。
            4.杜丽娘在[前腔]中曾唱道:“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些争差。”以此约束丫环春香。可后来她又问春香:“俺且问你那花园在哪里?……可有什么景致?”这前后说法判若两人,岂不是前言不符后语么?你认为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                               。
            参考答案:
            1.是一位饱读儒家经书,陈腐而又固执的老学究。
            2.温顺善良,身上有封建礼教留下的烙印,但内心深处有强烈的冲破封建牢笼的渴盼。
            3.春香故意曲解,借以取笑愚蠢的塾师;杜丽娘则从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愿望出发,借以抒怀。
            4.杜前说不准玩秋千,不准踏花园,是因为她是春香的主人,不得不这样说;后说是在老师走后,她那被束缚的心灵早已飞向那春光明媚的大花园中,故问春香花园的所在。二者并不矛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闺塾》教案6
《闺塾》教学反思
怎一个“闹”字了得!——《闺塾》教学设计
《闺塾》教案5
《闺塾》ppt课件7
《闺塾》给高中生掘下了“道德陷阱”
《闺塾》教学设计4
《闺塾》mp3解经音频片段
《闺塾》译文
《闺塾》能力训练
《闺塾》基础训练
《闺塾》ppt课件6
《闺塾》ppt课件5
《闺塾》ppt课件4
《闺塾》达标练习
《闺塾》教学参考
《闺塾》说课稿
《闺塾》能力检测练习
《闺塾》教学实录片段
《闺塾》不宜作高中语文课文
《闺塾》课堂实录
《闺塾》教案3
《闺塾》教案2
《闺塾》教案1
《闺塾》ppt课件3
《闺塾》ppt课件2
《闺塾》ppt课件1
《闺塾》flash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